全体新生,开学季防诈骗指南请查收!这些“坑”千万别踩
发布时间:2025-09-07 动态浏览次数:6

新生必看!筑牢安全防线,这份防诈骗指南请收好。

初入校园,新生们既面临着全新的学习生活,也可能遭遇各类诈骗陷阱。为帮助大家提高防诈骗意识、守护财产安全,这份《新生防诈骗指南》请务必收藏!

校园高频诈骗类型,警惕这4种“套路”

1. “冒牌”学长诈骗:伪装成辅导员、学长,以“缴纳教材费”“办理校园卡”“代收学费”为由索要转账,或推荐虚假兼职,奖学金诈骗。

2. 兼职刷单诈骗:以“低投入、高回报”为诱饵,先让新生小额刷单返利,再诱导大额投入后失联,甚至要求下载诈骗APP。

3. 校园贷/征信诈骗:谎称“无抵押、低利息”办理贷款,诱导新生泄露个人信息、签署虚假合同,或伪造“征信问题”恐吓,要求转账“修复”。

4. 快递/包裹诈骗:以“快递丢失需理赔”“包裹藏违禁品需解冻”为由,发送虚假链接或索要银行卡号、验证码,套取个人信息和资金。

3个“绝不”原则,守住反诈底线

1.绝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: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验证码、支付密码等核心信息,无论对方身份如何,坚决不向陌生人或非官方渠道提供。

2.绝不点击不明链接/下载未知APP:收到陌生短信、微信中的链接,或非应用商店的APP,一律不点击、不下载,避免陷入钓鱼网站或恶意软件陷阱。

3.绝不轻信“天上掉馅饼”:凡是“高返利”“免费送”“紧急要钱”的情况,先冷静核实,切勿因“着急”“贪心”直接转账。

遇疑必查!这些官方渠道可核实

1.涉及校园事务:直接联系辅导员、班主任或学校学生工作部,通过官方办公电话或线下沟通确认,不相信私人微信、QQ的“临时通知”。

2.涉及资金/征信:拨打银行官方客服或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核实,不相信陌生来电的“问题通报”。

3.发现被骗:立即保存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,第一时间拨打报警电话并联系辅导员寻求帮助。

4. 坚决防范不轻信、不透露、不转帐、多核实的原则。


校园安全无小事,防诈意识要“置顶”!希望全体新生能牢记这份指南,提高警惕、互相提醒,让诈骗陷阱远离校园,安心开启大学新生活!